业务咨询专线400-088-0194

温馨提示:如遇占线请您多次拨打

  • 热门点击
  • 相关文章

“买不起房都没哭,陪孩子写作业被气哭了……

浏览次数:

  前两天快睡觉的时候,偶然刷到一个#写作业全靠想象力#的微博热搜,一时好奇点了进去,结果大半夜笑到睡不着。

  #写作业全靠想象力#话题里好几条都是孩子们在写作业时候,犯得那些五花八门,好气又好笑的错误。

  看完这些,笑过之后又有点心疼,特别是里面几个眼泪汪汪的孩子和几位一听就知道,马上要逼近崩溃边缘的老母亲。

 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,他们彼此的心塞。

  想起来之前看一个妈妈发的朋友圈,她的原话是:“当初买不起房子都没哭,现在陪孩子写作业被气哭了!”并配了一张让人哭笑不得的图片:

  2

  都说养孩子是加速女性衰老的元凶,这话不假。很多父母都曾经有过对孩子温柔一点的想法,但每当孩子冥顽不灵的时候,又会很难控制住自己,变得想吼想发脾气。

  特别是陪孩子写作业、催孩子出门、催孩子睡觉、提醒孩子停止看电视以及玩手机的时候,反复说了好几次,孩子就是当耳旁风,估计神仙也要被气得跳脚。

  不过再多的脾气和吼骂,都没办法真正帮助我们走出陪作业的阴影。

  而且,真的有科学研究已经证实,长期被父母吼骂的孩子,他们的大脑会逐渐发生变化,容易导致脾气暴躁、性格敏感和智商下降。

  所以为了咱们自己和孩子的身心健康,了解点沟通“套路”,使用点聊天“手段”就很有必要了。

  网上曾有句调侃叫做:

  “当你妈突然不再喊你“儿子”“闺女”或者“孩子”,而是直接喊你全名的时候,一般意味着你的麻烦来了。”

  所以我们先从称呼上,拉近与孩子的距离,是能够大大减少孩子们的抵触情绪和警惕心理的。

  

 

  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砂之塔》

  比如每句话前都加上“亲爱的”或“宝贝+孩子的小名”“妈妈的好宝贝”之类的亲切称呼,再来跟孩子说话,语气自然就会柔和下来。

  这一招其实不仅我们父母可以学,也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也学起来。

  想想看,如果孩子也学会这种对话方法,每句话前面加上一句:

  “亲爱的妈妈”“我的好妈妈”“我最爱的爸爸”这样的话,我们是不是也同样心头一甜,火气降了一半呢?

  我们和孩子,始终是相依相偎的一家人,家人之间是需要不断表达爱与传递爱的。

  当孩子从你的话语里听出了爱与亲昵,他会越来越愿意听你的建议。

  3

  另外,这种说话方式,如果能够配合上肢体语言,效果会大大加强。

  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事情很典型:

  有一天她动手打了女儿屁股一巴掌。起因是女儿跟奶奶下棋,女儿赢了就开心,输了棋就故意弄乱棋子,还对奶奶大声嚷嚷。

  她发现后一冲动就拉过孩子打了一下,结果孩子马上眼泪流出来,很委屈的看着她。

  之后孩子跑回到自己的小床上,用被子蒙住头,一直悄声的哭。

  

 

  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明天妈妈不在》

  朋友看女儿的样子很心疼,就等女儿平静点的时候,坐到女儿小床边上问:“妈妈想跟你说会儿话,能拉着你的手说吗?”

  女儿说不能,朋友就换一句:妈妈想跟你说会儿话,能拉着你的脚说吗?”

  女儿说不能,朋友再换一句:“妈妈想跟你说会儿话,能拉着你的鼻子说吗?”

  女儿被逗笑了,最后决定让妈妈拉着自己的小手指头说。

  朋友就拉着女儿的小手指头讲道理,讲刚刚为什么会动手,又和女儿一起讨论对错。孩子很容易就同意出去跟奶奶认错了。

  觉得朋友是很聪明的妈妈,她的做法,无意中暗合了沟通中的7-38-55规则。

  这个规则的意思是:

  在情绪和态度的交流中,语言内容只占了整体沟通中的7%,而非语言的沟通却占了剩下的93%。在这93%当中,语气占了其中的38%,而身体语言占了剩下的55%。

  父母的身体语言,能够比单纯的语言传达出更多的信息。

  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明天妈妈不在》

  孩子们面对一个“满口说爱,却面目狰狞”的父母,心中肯定是充满矛盾和不安感的。

  他们喜欢并且需要父母在跟他们说话的时候,有适当的眼神沟通,有轻抚、轻拍、拉手、摸头这些表现爱抚的动作出现。

  这些动作能够很快稳定孩子们的情绪,把孩子的压力卸掉,让孩子们的心灵与我们贴得更近。

  特别是父母要给孩子们讲道理或者跟孩子们谈心的时候,有意识的使用积极的肢体语言,效果比面对面剑拔弩张的讲道理,要好太多。

  4

  如果用甜言蜜语哄过,也用肢体语言抱过,对孩子还是全然无效,这时候,就可以考虑加入“重量级沟通”程序了。

  

 

  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明天妈妈不在》

  树妈很喜欢一本育儿书籍——《非暴力沟通(亲子篇)》,这本书是美国两位著名教育专门一起写的。

  里面提到了一个对跟孩子沟通,非常有帮助的说话模式,长颈鹿式表达。一共分为四个步骤:

  第一步:观察,描述我所看到和听到的。

  比如:当我听到……

  第二步:感受,我诉说我的感受。

  比如:我感到……

  第三步:我表达我的需要。

  比如:因为我需要……

  第四步:我请求那些预计可以满足我需要的东西。

  比如:现在我想要……

  比如同样都是孩子不收拾屋子,当妈妈生气时候很可能会脱口而出:

  “你怎么这么懒,屋子跟猪窝一样也不知道收拾,就你这样的将来还能干什么!”

  

 

  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明天妈妈不在》

  这种表达愤怒的方式很简单,但在孩子听来,是充满了武断的指责和批评的。

  所以孩子会有很强的抵抗情绪,他会跟你争论或者干脆一言不发,消极对抗。

  当如果父母能够使用“长颈鹿式表达”,这句话可能就会变成:

  “我看到你房间椅子上堆满了脏衣服,地上也有垃圾(1观察),我感到烦心的(2感受),我希望家里整洁干净(3表达需要),请你10点前收拾好房间(提出“可执行”的要求)”

  用这种方式,不会再被贴上任何不好的标签,他的人格没有受到指责和质疑,所以也不会跟父母有对抗的情绪。

  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明天妈妈不在》

  同时我们父母也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不开心和自己的需要,可以说这是一举两得。

  虽然这种说话方式很多朋友最初可能会觉得不适应,但只要多尝试几次,一定会发现这样沟通,对孩子有非常好的效果。

  跟孩子沟通,有情绪想发火是很正常的。

  孩子们身上,有时候有太多的顽皮固执,太多的磨蹭偷懒,能够控制住不大打出手已经是不容易,“好好沟通”像是强人所难。

  但是,作为孩子的父母,我们有责任比孩子多一些的自制力和耐心,我们有责任去做对的事情,去做让家庭更美好的事情。

 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,希望树妈这几条沟通分享,对你有所启发。

分享到:

Copyright © 2002-2017 诗安国际

Design by shian